核心提示:官燕你好!上周五你約稿的茶文化散文發來,寫得倉促,請斧正。能用才 用,不能用也不要緊的。(散文)作者:劉燕一碗喉吻潤,二碗破孤悶據專家分析,飲茶有百益而無一害。抗癌大王、解毒大王、補鈣大王、減肥大王......人們對它的美譽實在是太多了。煙、酒、茶,人們戲稱這三種東西都愛的人叫三開。中國有許許多多這...
據專家分析,飲茶有百益而無一害。“抗癌大王”、“解毒大王”、“補鈣大王”、“減肥大王”......人們對它的美譽實在是太多了。
煙、酒、茶,人們戲稱這三種東西都愛的人叫“三開”。中國有許許多多這樣的“三開”,父親也位列其中。
飲酒傷肝,抽煙傷肺。父親知道煙酒的危害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。因此父親很慶幸自己喜愛飲茶,他曾得意地說:“我每天喝一杯濃茶,足以化解煙酒對身體的危害!”
小時候在家,記得每天早晨看見父親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洗茶壺燒開水。水開了,他抓一把茶葉放在茶杯里,倒進鮮開水,立即蓋嚴茶杯,才去張羅早餐。
幾分鐘后,第一道茶的味道和顏色已出來了。父親坐到茶幾旁,打開茶蓋端起茶,茶香縷縷飄散開來。杯面上還浮著一些茶葉,父親就嘬起嘴唇,左一下右一下地吹,將這些茶葉吹得像幾尾小魚游向杯子的左右邊緣,再沿著杯壁沉入杯底。父親緩緩地飲上一大口,茶水頓時在口腔中四溢開來,所有的味蕾便爭先恐后地搶著感受這股濃郁的釅香。父親雙目微閉,一臉愜意地小口小口徐徐咽下。這一口慰藉了胃、下一口安撫了肝,半杯茶下肚,五臟六腑都熨帖了舒坦了。這時再看父親,臉上是一種飄飄欲仙的神情,昭示著他老人家很享受、很滿足!
多年前的父親在野外工作。每年夏天,單位發不起防暑降溫費,就發給每位職工幾坨“沱茶”。我們幾姊妹長大后參加工作與父親在同一個單位,知道父親愛飲茶,每人發的沱茶都拿回家去孝敬他,父親每每欣然“笑納”。以后單位效益好轉發防暑降溫費了,我們經濟條件也好些了,回家時就會買貴一點的茶比如鐵觀音。父親卻說,我就喜歡喝沱茶,你們以后還是給我買沱茶吧!開始我們信以為真,后來才知道,父親是覺得喝鐵觀音太奢侈了。
以后我們回家不買較貴的鐵觀音,也不買價廉的沱茶,多是買川南聞名的中等價位的敘永后山茉莉花茶送父親。
后山茉莉花茶聞之清香撲鼻,砸一口醒腦提神、唇齒留香、回味悠長。
記得兒子一歲多時,一次我帶他回家。清晨,父親端一杯茶蹲在屋外草坪上一口一口地品。那種愉悅舒適的樣子,讓兒子誤以為外公在偷吃什么好東西。他砸吧砸吧著嘴蹣跚跑過去,問外公吃什么,外公說我喝茶。兒子不知茶為何物,饞得直咽口水,說我要喝。父親灌他一口,兒子皺起了眉頭,我想他大概要吐出來,但是沒有,他吞下去了。父親問,還喝嗎?兒子點點頭。于是兩公孫蹲成一排,你一大口我一小口。父親邊喝邊美滋滋地嘆息著說一聲好安逸!兒子亦效法之。想必兒子第一口喝出了茶的苦澀,第二口便喝出了茶的清香。但轉念又想:一個小小毛孩,也許并不是真的覺得茶好喝,而是覺得外公喝茶的樣子很好玩,才去做外公的應聲蟲。
身為家庭五個孩子的父親,承受著很大的經濟壓力。茶,可濾去心中的浮躁,沉淀下紅塵中的煩憂。生活的巨大壓力,父親在喝茶中得到了釋放。我想,假如在那些日子里,父親沒有茶的撫慰,一定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甚至是災難的。父親在忽上忽下、浮浮沉沉的這杯茶水中,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平衡點。
茶產自崇山峻嶺,吸收天地的靈氣。 “仁者愛山,智者樂水”,一杯清茶,山水已蘊含其間。一日之晨,清清淺淺的苦澀在父親舌間蕩漾、在父親肺腑蔓延。茶滌盡他昨日身心的疲憊,給機體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愛茶成癖、被后人尊為茶中亞圣的唐代詩人盧仝寫詩贊茶曰:“一碗喉吻潤,二碗破孤悶。三碗搜枯腸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發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靈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。”這首著名的詠茶古詩,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,寫出了愛茶人心中有口中無的生動話語。
那天去看兒子,只見他家的壁柜上,擺放著一盒茉莉花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