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父親
瀘州/楊得福
父親說不上高大威猛,只有不到一米七的個頭顯得瘦弱而不失風骨,在他的身上能看出一種神奇的力量,可能是經歷滄桑歲月的洗禮而留下的氣質吧!可貴的是他用他那坎坷而又傳奇的一生給我們樹立起了標桿,釋放出了滿滿的正能量,指引著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。
六歲時,隨著祖父的突然離世,父親成了沒爹的孩子,為了生活不得不和祖母一起另謀生路。從此,離開了祖居之地,前往一個叫舊屋基的地方寄人籬下,開始了悲慘的少年生活。好不容易熬到十七八歲,決心想改變命運的青年父親,選擇了參軍,在甘孜阿壩一帶多次參加剿匪戰斗,所幸安然無羔,剿匪結束后,部隊首長有心提拔他,讓他留在部隊繼續服務,性格倔強的父親毅然決然地辭別非常器重他的部隊領導,回到那不是家的“家”,就是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祖母。自古忠孝難兩全,父親最終選擇回家盡孝,也是有太多的無奈,太多的無助,太多的……。唉!父親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啊!
回得家來,雖說盡孝事大,可擺在面前的困難也大啊!20出頭的青年人了,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之下,要想成家的確有些困難哦!后來,在好心人的幫助下,父親和母親終于在那個“千根柱頭落足”的房子里組成了家庭,可謂是家徒四壁,一貧如洗啊!這怎么生活下去呢?!我們應該回到那本該就屬于我們的家啊!就這樣,父母歷經千磨萬難,說盡千言萬語,想盡千方百計,終于如愿以償地搬回了離開有十多年的家,好不容易回歸祖業的他們,雖有千般苦,仍覺萬般樂。
正值年富力強的父親,又是軍人出身,政治素質過硬,人品素質過硬,回得家來的父親,干勁十足,待人和善,正直無私,是個典型的積極分子。為此,被政府任命為村治保主任,民兵連長,帶領全村改田改土,事事躬親,沖鋒在前,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。修建安基屯水庫時,鄉上抽調他去工地上擔任指揮長,吃住在工地,一絲不枸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直到水庫順利完工。后來,因工作出色,又被區上抽去參加古藺縣黃荊公路的建設,并擔任摩尼區隊的隊長,直至黃荊公路順利完工。按理說,工作出色,政治過硬,這在當時來講,定會前途無量啊!但父親會做人,會做事,卻不會做官。在部隊上,首長留他下來當營部警衛員,他一句“我媽我都沒有服侍好,還來服侍你”,直接回家。當上村干部后,他的眼睛只看下面老百姓,卻不會看上面領導的臉色,很多時候不給領導的面子,古言“人直無用”,我看父親就是太直了,看不慣的事要說,看不慣的人要說,因此,得罪了不少人,后來,干脆連村干部也當不下去了,只好在家干起了全職農民。
正因為他的正直無私,樂于助人的品格,在村里深受老百姓的喜歡,東家有事去過問一下,西家吵架去勸說一下,如此當起了村里的義務調解員,他倒也樂此不疲。可是苦了母親,家里家外的事他基本不過問,一旦過問,就是對我們嚴上加嚴,只要有人上門告狀,他從不問原因,首先就收拾我們一頓,然后,霸道地教育我們,凡有人上門告狀,都是我們的錯,弄得我們從小膽小怕事,從不敢在外面惹事。長大后,我也想像他一樣去當兵,當我偷偷去報好名,身體檢查都過了三關后,他硬是闖入鄉政府武裝部辦公室,強行要求工作人員除掉我的名字,并理直氣壯地告訴我,不允許我們去當兵,也不解釋,也不給你理由,父親就是這么一個人,不光他不會做官,還反對我從政,直到我當了老師后,一向一臉嚴肅的父親,著實高興了很久,他經常說,當老師好,當官不好,這是他的世界觀,現今看來,不一定正確,但經歷過那個時代過來的人,他們的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,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,當然,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。我們在此不作評論,只記住老一輩人的不容易和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,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學習,值得今天的我們去敬仰。而這種從嚴教子,嚴于律己,正直為人的優良家訓、家風、家教更加值得我們去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