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二興在納溪區南合鎮桃花村二社當了五十多年的生產隊長(就是現在的村民小組長),是正宗的基層老干部。由于他開會講話或與人交談時,習慣用“這個”開頭,用“這個這個這個……”間隔,用“這個完了”結束,所以我們這些后生就稱其為“這個隊長”。
“這個隊長”已經九十歲了,解放前念過三年私塾,會寫簡單應用文和便條,能打算盤。剛解放,土匪猖狂時,他被土匪抓去,被逼著記了三天帳而逃跑。就這原因,“這個隊長”后來始終加入不了先鋒隊組織,也就只能當個隊長。
“這個隊長”四十二歲時才和一個死了父母兄姐的十六歲的姑娘相好成的家。這姑娘是看在他是隊長,人誠懇,樣子不怪且從不整人的份上,才將自己許與大她二十六歲的半老頭了的。這老夫少妻先后生過六個孩子,但有三個夭折,有一個十六歲時下河洗澡身亡,有一個二十三歲時乘車喪身,有一個那年去北川跑生意因地震而失蹤。現今,“這個隊長”和他的少妻住在離場鎮五華里的硬化公路旁的新居里。住所收拾得整齊、干凈,透出莊穆古樸。
“這個隊長”年輕時干活相當“牛”。別人要三蓋牛才犁得完的田,他用同一條牛同一架犁頭一蓋牛就犁完了,而且犁得更深。收谷子時,別的都是兩人打兩人割;而他一人割時,任你兩人怎么追,他都應付得了。挑谷子交糧站時,他用的都是裝一百八十斤重的大籮筐;我親眼看見他用門杠扁擔將兩挑水谷子重起(約四百斤)挑起走了二百多步。“這個隊長”上午、下午和社員一樣勞動,中午概不休息,不是到四面八方檢查生產情況,就是到社員家排憂解難或調查生產生活、社員思想狀態情況。上邊給了生產隊什么好處,他從不多占甚至放棄,而且都公平處理給社員。他從不虎臉對人,正因為這些,社員們讓他當了半個世紀的隊長。
“這個隊長”很有趣。一九六一、二年,周邊生產隊都集體生產,而他將生產隊絕大多數的田土都下放給社員自由種、自主收,集體種的部份拿來交公糧。一九六七、六八、六九那些年,別的生產隊的成年男女都出去搞運動了,而他的生產隊一個也沒出去;別的生產隊每年人均分糧百十斤,而他的生產隊人均分糧不下四百斤。“這個隊長”也去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參觀過,但他回來傳達時只說:“這個路上安逸得很,這個紅燈一亮車就停了,綠燈一亮車又開走。這個這個這個大寨人盡吃粗糧,黑木溜秋一個個。這個這個這個衣裳褲子油光光的,看著都不舒服。這個這個這個,人倒都像這個這個干活的,不懶!這個就是這些了!”回來后,生產隊干法也沒什么變化。一九七五、七六、七七那些年,“這個隊長”的生產隊基本把田土下放完給社員自由種了,其程度超過了一九六一、六二年。“這個隊長”總是和形勢對著干。一九八0年、八一、八二年,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普遍實行時,“這個隊長”的生產隊早已順應民心,走在潮流前頭了。后來人們又選他當了村民小組長,什么栽桑、修路、停耕還林、教育費附加催收、產業結構調整、農稅提留,樣樣走在了前頭,他再也沒和形勢對著干。
二00七年,“這個隊長”已經七十七高齡,他請求不當村民組長了,大家也不忍心讓他再勞神了。“這個隊長”干了五十多年,退休了,他再也不用著每天買兩包煙向他的群眾們打樁了,他再也用不著重復那句上萬次的“這個酒,這個這個這個我這個這個這個當真喝不下去,請這個這個這個原諒”了。
“這個隊長”退休第二年,到北川打工的唯一兒子因地震失蹤了,這給他的心理打擊和經濟斷入是不言而喻的。繼任村民組長哭著安慰:“皮伯,皮哥走了,您就把我當兒子吧,以后有什么盡管找我!”村上顧支書說:“皮隊長,還是我們沒把村里的工作做好,農民收入不大,才使皮侄外出而遇不測,我很痛心啊!現在,您的事,就是我們村里的事,我們一定要讓您像有兒子一樣安度晚年!”安定好“這個隊長”夫妻情緒后,村、社干部立即著手實施幫助他“安度晚年”。
“這個隊長”干了50年隊長,雖然全組村民的住房都變成了磚木結構,但他家的仍然是土木結構的,且瓦薄椽稀、墻有洞裂。村、社干部說服“這個隊長”將住房遷修到離公路稍近的自己的承包地上。由于干、群的出勞、捐資、出材,再加爭取到的扶貧補助,“這個隊長”的住房變成了兩正二偏的磚房,占地面積比老屋基縮小了一半。屋內水、電皆通,并預安了用燃氣設施。接著,村、社又幫助“這個隊長”將老屋基改建成露天養雞場和圈養旱鴨場,并根據相關政策和村規給他提供了首次投資經費。
兩年后,村、社干部又動員“這個隊長”將原來種包谷、紅苕、小麥那片“黃金地”轉包給別人種水果,將原來種稻種藕的水田轉包給專業戶養魚養蝦,這樣,他家每年有了一筆固定收入。村里、社里還協助“這個隊長”利用自己所處的位置開了一個袖珍小賣部,由他的“少妻”經營,這樣他家又有了一筆輕松勞動收入。后來,村里在鎮“兩委”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,又給這對“老夫少妻”買了養老保險,使他們又有了一筆固定收入。到二0一八年時,“這個隊長”家也通了燃氣,結束了長期打柴燒鍋的生活。
如今,“這個隊長”每天早上就去場上喝茶、打牌,傍晚回家享受少妻的笑臉相迎和溫情調罵。通過像“兒子”一樣的人們的努力“攻堅”,真正讓“這個隊長”過上了“安度晚年”的生活,家具齊,吃穿無憂。白日里有鳴雞吠犬相伴,有青山藍田觀賞;有過往行人駐足吹牛,有常來親友落座聊天;夜晚有自豪回憶,有溫床安寢,有“少妻”偎依。真是“滿目青山夕照明”。我那天去與之聊天時,“這個隊長”說了幾十年來唯一不帶“這個”的一句話:辛勞一輩子,老來有福享;膝下無兒女,干群扶貧幫。我牢牢記住了這句話,把它作為一首詩記下來,以作為對“這個隊長”老來生活的贊美和將來生活的祝福。
二0二0年十一月八日
作者姓名:王明久
作者單位:納溪區合面鎮中心小學校退休
現住地址:納溪區安定街道上壩社區匯發山水名都9-5
作者電話:153283420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