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想有個家,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。在我疲倦的時候,我會想到它;我想有個家,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,在我受驚嚇的時候,我才不會害怕。”窗外下著綿綿細雨,掃去了多日反常的悶熱,我心血來潮打開那個塵封已久的收音機,就聽到這首“我想有個家”。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有了自己的家,對于家的感悟可能不盡相同。但是,每個人都渴望有個美麗和諧的家。而這種美麗和諧,又有不同的標準,在我眼中什么是最美的家庭呢?
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,而是一個講愛的地方。一切都來源于愛。有愛的家庭才是最美的。
很多已婚人士感慨,婚姻是愛情的墳墓,是圍城,在外邊的人想進去,在里面的人又想出來。戀愛時,我們可以柔情蜜意,山盟海誓,寸步不離。愛情以婚姻的形式結果,一切轟轟烈烈都化作平淡的柴米醋茶的婚姻生活。其實,愛并沒有平淡也沒有離我們遠去,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。婚后平淡庸常的日子不再有蕩氣回腸的愛情,卻有細致體貼的關懷,沒有親親我我的甜言,卻有細如流水的真情。我們的快樂互相感染著,愛也不需要任何形式、任何貴重的東西來驗證,我們彼此保有自我的容忍和相互的愛心。當我們順應了生活的常態,將真情滲透到生活的瑣碎,去凝結成相濡以抹的情感。我一直不認為婚姻是束縛人個性的圍墻,而應該是一種交融,是親情和責任的交融!
夫妻之間的相處與戀人是有所不同的,沒有永遠的公主,也沒有永遠的王子。戀愛時,你可以肆無忌憚地要求對方付出,并心安理得。但是,夫妻間的相處則需要雙方共同的經營與維護。心存感激是保持你心靈的青春之樹生機勃勃的一泓清泉,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晶瑩、瑰麗的一部分。沒有人有義務對你無限量的好,為你的所有付出都源于一個字“愛”。我們心中必須心存感激,這樣才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,處理問題。不管是夫妻關系,婆媳關系,父母與子女關系,在愛的滋潤下才能和諧美麗。
有人可能會說,我們相處還得講個理吧,分它個孰是孰非。但我認為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,而是一個講愛的地方。
曾看過一篇文章,女主人翁自從生了寶寶,脾氣是一天比一天壞,看誰都不順眼,丈夫,婆婆都成了發泄的對象,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。丈夫開始還能忍讓,后來時間久了他覺得與她的距離是越來越遠。后來,婆婆提醒丈夫,她是不是得了產后抑郁癥。到醫院去檢查,結果真的是中度產后抑郁。這個時候,婆婆每天除了帶孩子,做家務,還要忍讓她的挑剔,甚至是惡語。丈夫終于忍不住了,跟她大吵一架。婆婆語重心長地勸兒子,她也不想這樣的,是生病的原因,我們就多多忍讓,包涵吧,家本就不是講理的地方,而是講愛的地方。隨著時間推移,她的病有所好轉,慢慢地在丈夫和婆婆的關愛中完全康復了。她跟婆婆也成了親密無間的母女,她十分感激婆婆在她最無理的時候,給予她無限的關心和愛,才沒有讓這個家散了。如果,沒有這位偉大的母親用愛去包容,去維護這個家,那么,結局可能完全不同了。
家就像根,永遠是樹葉的歸宿;家就像一件大衣,不會提高溫度,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;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,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,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。而愛正是養根的水,大衣里的棉花,佳釀里的糧食,支撐著這個家。
有愛的家才是最美的家。